前瞻项目九是Konstantin的作品,诞生于2020年3月封锁后的家庭办公时期,那时Konstantin刚来巍德设计慕尼黑分部实习一周。这位新秀设计师以“鼻氧管处理氧气供应问题”为实习课题,设计了单臂鼻氧管。
鼻氧管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但它存在着一些困扰医患人员的设计缺陷。为解决相关问题,Konstantin采访了南慕尼黑医院的护士。
采访统计发现,最受影响的是鼻梁、太阳穴附近和耳后颅骨区。这些都在Med-Air的设计中得到了优化。
目前市面上主要流行三种鼻氧管。一是低流量鼻氧管,流量为6升,符合辅助呼吸标准;二是高流量鼻氧管,流量高达60升,可连接加热元件和加湿器;三是高流量面罩,与高流量鼻氧管流量相同,使用的设备也一样,适用于不习惯高流量鼻痒管的患者,多用于鼻腔和鼻窦手术后的愈合阶段。而Konstantin决定设计一款以用户为中心的低流量鼻氧管,以此解决使用鼻氧管时的各种问题。
传统的鼻氧管通常从耳后绕至胸前,不仅让人分心,而且经常彼此缠住,减弱使用效果。尤其当管子聚拢在下巴时,病人甚至会有窒息感。管子从背部绕前也会使病人不适,躺下时输氧管会硌着背部。
Konstandin设计的单臂鼻氧管只有一根管子,可自主粘于耳后,降低了缠绕风险。南慕尼黑医院的护士Theresa深受短管困扰——常规2.1米的管子过短,护士必须用手延长管子,以提高病人行动的自由度。而Med-Air只有一根输氧管,由此节省的材料可用于加长管子,帮助病人更自由地活动。这不仅能解放病人,也可节约生产成本。
此外,新设计提升了舒适度——内部软管特殊的几何形状可防止患者压到氧气管导致的供氧中断问题。
鼻插管也可能存在缺陷,设计该部分时要特别留意鼻隔膜的生理解剖结构。
鼻插管总是由两根管子组成,即所谓的鼻塞,它们连接在氧气镜上,与之互通。
鼻插管形状多样,但直型和U型结构均有缺陷。直型鼻插管能保证良好的氧气供应,但因不符合鼻子的生理结构,佩戴时会有不适感。U型契合鼻子生理结构,但会减缓氧气的流动。将直型和U型结构结合的设计是最完美的,既有符合鼻隔膜结构的、宽大且带有U型转角的鼻插管,还配有便于插取鼻氧管的指板。
鼻管(A部分)由带鼻塞的鼻插管、一个夹子和一个夹持面组成。夹子能保持鼻子张力,使用时务必穿戴正确且安全固定设备。夹持面采用柔软有弹性的硅胶材质,增加夹子抓握能力和稳定性,佩戴舒适。
除鼻管外,Med-Air还包括一个悬挂氧气管的耳片(B部分)。
使用鼻插管的病人经常抱怨它会造成耳后溃疡。这种酸痛感使得佩戴舒适性很差,患者往往需自制临时衬垫。Konstantin就此设计出配套的耳垫。但目前使用的泡沫管护套不够牢靠,经常从耳朵上滑落。Theresa表示,鼻插管意外滑落易导致细菌灰尘进入,不符合卫生规定,但却又是常事。对此,Med-Air借助粘性夹持面,确保氧气管牢牢固定在耳后,不仅更符合卫生规定,还减少了不必要的材料支出。这对医患和制造商来说是双赢,也利于环保——更少的材料意味着更少的浪费。一个好的设计应便利客户,以用户为中心且具有环保效益。
Konstantin是达姆施塔特的产品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他是土生土长的巴伐利亚人,对慕尼黑并不陌生。
医疗设计公司对他青眼有加。我们为Konstandin感到高兴,他从这个项目中为他即将发表的论文找到了灵感。我们感谢与他的合作,并为他的论文终稿点赞。我们期待与他在伊萨尔河或施塔恩贝格湖边再相见。
如果你喜欢这个设计概念或其他方面,或有任何建议,请通过vordenker-projekte@wilddesign.de联系我们。期待您的反馈。
Lisa writes about design development and medical design projects from the Munich office.